懷忠祠

縣(市)定古蹟
彰化懷忠祠地處巷道之內,主祀雍正十年(1732)十八位義民之牌位。懷忠祠創建於雍正十一年(1733)。
據《彰化縣志》〈十八義民傳〉載,雍正十年時,大甲西社番林武力學生等聚眾為亂,臺灣鎮總兵呂瑞麟率兵討之,屢戰而不能克,村莊多受蹂躪,彰化縣治因此戒嚴。是時有淡水同知張弘章者,帶領鄉勇巡莊,路經阿束社時,遭林武力等人突襲,鄉勇大半潰散,張弘章等無法突圍。阿束社附近粵人村落居民,據聞長官被圍後,「即呼莊眾,冒矢衝鋒,殺退逆番,宏〔弘〕章乃得走免」。然而在此役中,陣亡的粵籍莊漢有十八人之多,事平之後,鄉人負其屍葬於縣城西門外,題為「十八義民之墓」。
林武力事件平定之後,閩浙總督郝玉麟將此事呈報朝廷,雍正皇帝深表嘉許,每位陣亡義民卹銀五十兩,並飭令地方官員購地建祠,春秋二祭,以慰忠魂。雍正年間初建的懷忠祠規模不詳。乾隆五十一年(1786),祠宇曾因林爽文之亂受損。從民國四十二年(1953)重修時所立的牌位文字得知,道光二十五年(1845)曾有一次重建的活動,但規模大小並無記載。另據管理單位彰化市公所所建立的資料顯示,同治年間戴潮春之亂時,懷忠祠再度損毀,是故,光緒五年(1879)再次進行修建,於光緒七年(1881)三月完成,此次修建大致形成今日之廟貌。
自民國四十二年重修之後,懷忠祠即因缺乏適當的管理與維護而逐漸破敗,後院違章建築林立,祠院亦遭住戶佔據使用,整體建築物因排水不良而極度潮濕。民國七十四年(1985)內政部將其指定為第三級古蹟,並於民國八十二年(1993)開始著手進行調查、修護工作,於翌年整修完工。懷忠祠的建築形式與一般民宅出入不大,僅為一單體建築平面,坐西向東,其整體結構包括前埕、拜殿、正殿、後院,無翼廊,格局單純,屋頂為雙連馬背覆瓦屋面,正廳懸有「捨生取義」、「榮邁登瀛」等古匾,目前已鮮有祭祀的活動。

相關連結:
1. 彰化縣歷史古蹟
2. 全台歷史古蹟
懷忠祠外觀,拍攝於2015/12/19


屋腳裝飾,拍攝於2015/12/19


前埕,拍攝於2015/12/19


前埕立有"重修懷忠祠記",拍攝於2015/12/19


懸掛"榮邁登瀛"牌匾,拍攝於2015/12/19


懷忠祠木門,拍攝於2015/12/19


懷忠祠內部,拍攝於2015/12/19


懸掛"舍生取義"牌匾,拍攝於2015/12/1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