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裡溪官義渡碑

房里義渡碑,原立於房裡溪岸,因恐被洪水沖毀,現移置於房裡順天宮左前方,並建義渡亭,加以保護。
石碑上書「房裡溪官義渡」,右款的文字是:「道光丁酉年(即道光十七年,一八三七)起建設義渡,由官給發工食,往來行人隨到隨渡,不准需索分文,如違鳴官嚴辦。」,左款是:「加府銜淡水分府山陰婁雲建立」。

婁雲簡介:
婁雲,字秋槎,浙江山陰人,善詩文,早年以監生捐補如縣,分發福建候用。道光十年,因勘禁鴉片有功,升為台灣分防同知。十六年,復因平撫桃園地區的閩粵械鬥有功,晉升淡水廳同知。當時的淡水廳,轄域遠闊,大甲溪以北之地,俱為所屬。婁雲到任後,任事極為積極,先是頒布莊規、禁約,以平靖地方械鬥歪風,接著督導各地辦理義倉,興建書院,及捐設義渡。未設義渡的河川,每逢洪水時期,多由地方土豪劣紳僱人駕舟擺渡,經常藉故勒索高額運費,行旅如不照給,甚至以暴力剝掠,民間深以為苦。
婁雲為革除這些積弊,遂出面邀請地方士紳捐助義渡基金,在其轄區內,一口氣設了六處義(中港溪、大甲溪、房裡溪等六條溪流應設置義渡。)渡,以所募經費購置義田,將每年的租息,作為維持義渡的運用。婁雲的大量捐款義渡,對發展地方交通及促進墾殖事業,貢獻良多,確是一名難得的好官,他離去時,地方父老仍念念不捨,將他入祀德政祠。

相關連結:
1. 中港溪官義渡碑(原石碑已被破壞,竹南鎮公所於91年重建新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