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南紅樹林保護區與官義渡生態園區

位於中港溪出海口五福大橋附近,有竹南紅樹林保護區與官義渡生態園區-官義渡紀念碑。
竹南紅樹林保護區為人工栽種的水筆仔純林,面積不大,但因上游帶來大量的有機物質,且河水流速緩慢,在此地孕育了十分豐富的動、植物。

相關連結:
1. 房裡溪官義渡碑

停車場旁的指示牌與往紅樹林保護區步道


水筆仔解說牌與觀景台


隨處可見招潮蟹,不像在新竹縣紅毛港紅樹林完全看不到。


官義渡生態園區內的佛頭雕像


中港溪官義渡碑: 中港溪首先於1787年(乾隆52年)設置官義渡,但因管理鬆散而被土豪劣紳把持,動輒強收渡資或扣留旅客行李和財物,常引起民怨。1836年(道光16年)擔任淡水同知的婁雲,於巡視地方訪查民怨後,認為中港溪、大甲溪、房裡溪等六條溪流應設置義渡。婁雲和地方仕紳共捐出九千元購置田地,以便收取穀租支應義渡所需費用。不足之費用則以充公田地之穀租加以補充。1837年(道光17年)中港溪官義渡正式成立,長年設大小渡船共兩艘及渡夫六名,並於渡口設碑,刻有官義渡設置緣起及維運章程。此官義渡在日治時期仍沿用,直到1961年(民國50年)才停用。(原石碑也被破壞,鎮公所91年重建新碑)

婁雲簡介:
婁雲,字秋槎,浙江山陰人,善詩文,早年以監生捐補如縣,分發福建候用。道光十年,因勘禁鴉片有功,升為台灣分防同知。十六年,復因平撫桃園地區的閩粵械鬥有功,晉升淡水廳同知。當時的淡水廳,轄域遠闊,大甲溪以北之地,俱為所屬。婁雲到任後,任事極為積極,先是頒布莊規、禁約,以平靖地方械鬥歪風,接著督導各地辦理義倉,興建書院,及捐設義渡。未設義渡的河川,每逢洪水時期,多由地方土豪劣紳僱人駕舟擺渡,經常藉故勒索高額運費,行旅如不照給,甚至以暴力剝掠,民間深以為苦。
婁雲為革除這些積弊,遂出面邀請地方士紳捐助義渡基金,在其轄區內,一口氣設了六處義(中港溪、大甲溪、房裡溪等六條溪流應設置義渡。)渡,以所募經費購置義田,將每年的租息,作為維持義渡的運用。婁雲的大量捐款義渡,對發展地方交通及促進墾殖事業,貢獻良多,確是一名難得的好官,他離去時,地方父老仍念念不捨,將他入祀德政祠。



官義渡紀念亭,上有石刻記載官義渡之緣起。


五福大橋與中港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