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紀念堂

國定古蹟
中正紀念堂是一棟為紀念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而興建的建築,位於台灣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1號,整個園區均屬於國定古蹟(排除圍牆),也是眾多紀念蔣中正的建築中規模最大者。其舊址為日治時代台灣軍山砲隊與步兵第一連隊之軍用地。全區250,000平方公尺,主樓高76公尺,落成以來即為台北市著名地標之一。
中正紀念堂的管理機關為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隸屬於文化部;2007年5月19日至2008年8月21日間,曾由教育部片面改名為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當時的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於2007年11月以「臺灣民主紀念園區」名義公告指定為國定古蹟。

相關連結:
1. 台北市歷史古蹟
2. 全台歷史古蹟

中正紀念堂,拍攝於2012/6/22



中正紀念堂階梯旁的石獅子,拍攝於2012/6/22


中正紀念堂右側公園內之"友好之櫻"紀念碑,拍攝於2012/6/22


中正紀念堂環看國家音樂廳、國家戲劇院與自由廣場牌樓,拍攝於2012/6/22



牌樓 自由廣場,拍攝於2012/6/22,中正紀念堂牌樓,面對中山南路及國家圖書館,高30公尺,是台北市區內最大的牌樓。牌樓之上的牌匾題字原為「大中至正」,故此牌樓也被稱為「大中至正門」;2007年12月8日之後,被更換為「自由廣場」四字。牌匾更換期間,曾引發反對者與支持者的對峙與衝突。
該牌坊規制是「五間六柱十一樓」規格,與古代帝王陵寢前「神路」建築的牌樓相同,是中國傳統建築中的最高等級,氣勢磅礡。每逢國家慶典,牌樓前都會擺設數十幅大型中華民國國旗。
昔日牌樓上的「大中至正」四字為歐陽詢體,由秦孝儀指定,出處是蔣最崇拜的思想家王陽明講學語錄《傳習錄》:「粹然大中至正之歸矣。」由於未落款,官方也從未說明出處,二十多年來民眾皆不知為何人所題,甚至謠傳為蔣中正親筆。直至2007年牌樓存廢爭議時,書法家楊家麟出面表示原字係由棍棒、鐵絲縛以麻繩沾紅土水而寫成。而當時招募書法家時即規定需以歐陽體書寫、不得落款,且需配合八卦占卜出時辰,當場揮毫。「大忠門」、「大孝門」等亦出其手。
2007年12月7日,在民進黨政府的主導之下,「大中至正」四字一一卸除。[9] 2007年12月8日,改由新鑄的為王羲之體「自由廣場」四字以由左往右取代[10]。台灣民主紀念館在2008年8月21日被撤除後,教育部於2009年7月20日正式復名「中正紀念堂」並將舊匾額掛回[11],但牌樓的「自由廣場」牌匾保留並未拆除。


國家戲劇院,拍攝於2012/6/22


國家戲劇院後方街景,拍攝於2012/6/22


國家戲劇院環視自由廣場、國家音樂廳及中正紀念堂,拍攝於2012/6/22


國家音樂廳,拍攝於2012/6/2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