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安宮創建於清嘉慶22年(1817),正殿供奉保生大帝,左廂房同祀觀音菩薩及文昌帝君,右廂房為福德正神。正殿上方有一「容保無疆」匾,為清道光4年(1824)由進士鄭用錫所敬獻。
明治35年(1902年)由士紳楊煥彩發起重修廟宇,日治後期,台灣受盟軍轟炸,慶安宮殿宇傾頹,三川殿的石獅遭受波及受損。光復後廟宇遭民眾佔用,經市公所接管後,整頓廟務,民國74年11月27日經指定為第三級古蹟。
民國78年後殿右廂遭回祿之災,民國89年進行修復,正殿彩繪由和美陳穎派率其子陳文俊、陳敦仁施做彩繪,民國90年彩繪三川殿,新做彩繪雖使廟宇煥然一新,但陳穎派的傳統圖稿,仍使廟宇保有古樸的風貌,民國91年5月15日完成慶安宮的修復。
慶安宮為二進一院的建築格局,分別為三川殿及正殿。三川殿的屋頂採「硬山升簷式」的作法,且上下簷的封簷板相連,此風格與威惠宮有異曲同工之妙。三川殿左右牆為交趾陶作品,龍邊為仙翁手持壽桃,旁有一隻仙鶴,虎邊為麻姑及鹿,象徵「福祿壽」。三川殿正門門神為秦叔寶與尉遲敬德,龍邊為文官,手持官帽與鹿,象徵「加冠晉祿」,虎邊門神則為太監。
拜殿為捲棚屋頂,屋簷出挑處,其下方增加八角石柱,使拜殿有「柱子林立」的感覺。拜殿的捲棚的雙脊上,可見「龍馬負河圖,神龜背洛書」的彩繪圖案,古云:「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河圖洛書的圖案置於屋脊,有「鎮宅避邪」之意。
正殿的棟架為三通五瓜結構,四點金柱下方各有龍首魚身的木雕,稱為「鰲魚」,有「魚躍龍門」之勢,取其「金榜題名、科舉高中」的涵義。
正殿神龕上方有清嘉慶22年(1817)「惠我生民」匾及清道光4年(1824)銀同進士鄭用鍚所獻「容保無疆」匾,為慶安宮的重要文物。
相關連結:
1. 彰化縣歷史古蹟
2. 全台歷史古蹟
前埕,拍攝於2015/12/19
三川殿屋簷裝飾,拍攝於2015/12/19
三川殿兩側護龍馬背裝飾拜亭,拍攝於2015/12/19
三川殿大門,拍攝於2015/12/19
三川殿大門門額懸掛"慶安宮"牌匾,拍攝於2015/12/19
三川殿大門石獅,拍攝於2015/12/19
三川殿大門兩側木雕,拍攝於2015/12/19
三川殿兩側壁雕,拍攝於2015/12/19
三川殿木樑雕刻,拍攝於2015/12/19
三川殿門神彩繪,拍攝於2015/12/19
三川殿內懸掛"銀同邑廟"牌匾,拍攝於2015/12/19
三川殿眺望拜亭正殿,拍攝於2015/12/19
拜亭,拍攝於2015/12/19
拜亭眺望三川殿及兩側走廊,拍攝於2015/12/19
拜亭木樑雕刻,拍攝於2015/12/19
拜亭兩側對聯,拍攝於2015/12/19
拜亭內懸掛"佑我嘉師"牌匾,拍攝於2015/12/19
拜亭內懸掛"參贊化育"牌匾,拍攝於2015/12/19
正殿,拍攝於2015/12/19
正殿懸掛"容保無疆"牌匾,拍攝於2015/12/19
正殿懸掛"惠我生民"牌匾,拍攝於2015/12/19
正殿石製香爐,拍攝於2015/12/19
大殿左側供俸趙元帥及石製香爐,拍攝於2015/12/19
大殿右側供俸康元帥及石製香爐,拍攝於2015/12/19
正殿執事牌,拍攝於2015/12/19
正殿神位兩側木雕,拍攝於2015/12/19
正殿木樑雕刻,拍攝於2015/12/1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