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民居食屋 WATAMI 竹北店 - 899紀念套餐

之前曾在中和環球購物中心的和民居食屋用過餐點,這次到竹北吃鍋貼水餃,但發現原來的店面已成為和民竹北分店了,因為之前有吃過的關係,於是就進來用餐了。第一次來的時後是選單點的料理,雖餐點看起來稍微好些但不太划算(吃起來比套餐還貴而且種類較少)。
第二次來就直接選899套餐,吃的還很飽,而且料多也實在,各位朋友就請看圖片吧,我就不多說廢話了。

相關連結:
1. 和民居食屋 WATAMI 竹北店 - 899紀念套餐
2. 和民居食屋 WATAMI 竹北店 - 1099紀念套餐

林本源園邸(一) 宅邸(三落大厝)

國定古蹟
林本源園邸(The Lin's Family Manshion and Garden),通稱為林家花園或板橋林家花園,其總面積約6054坪,可分成「園」和「邸」兩個部分。其中邸是指的是林本源家族居住處,即庭園西側的三落大厝。目前三落大厝仍屬於林氏祭祀同業公會,需專人帶領才能入內導覽。

相關連結:
1. 林本源園邸(一) 宅邸
2. 林本源園邸(二) 庭園
3. 新北市歷史古蹟
4. 全台歷史古蹟

相關新聞:
1. 板橋林家三落大厝 下月起將封閉
2. 林園下月整容 2年後亮新裝

林本源園邸(二) 庭園

國定古蹟
林本源園邸(The Lin's Family Manshion and Garden),通稱為林家花園或板橋林家花園,其總面積約6054坪,可分成「園」和「邸」兩個部分。而園又被稱作「板橋林家花園」,指的是住屋之外的庭園部分,其中包含來青閣、月波水榭、定靜堂等多處房舍與人造山水。1977年,林本源家族將庭園部分捐給當時的臺北縣政府,並於1982年開放參觀。

相關連結:
1. 林本源園邸(一) 宅邸
2. 林本源園邸(二) 庭園
3. 新北市歷史古蹟
4. 全台歷史古蹟

相關新聞:
1. 板橋林家三落大厝 下月起將封閉
2. 林園下月整容 2年後亮新裝

台中美術園道

台中美術園道街道兩旁充滿各式各樣的餐廳,看的真是目不轉睛,各有千秋。初到的旅客一定會驚訝於眼前所看到的景物,一時不知該選擇哪一家餐廳用餐。雖然路邊設有停車位但一遇用餐時刻就找不到空位,所以可以停到國立台灣美術館後再走路到台中美術園道也是不錯的選擇,順便感受藝術的氣氛。

西岸桃花

今天來到台中美術園道,發覺很多餐廳,一時不知怎麼選擇,見一個愛一個。逛逛之後,本來先到安徒生童話鄉村廚房,但要排位,於是等了一會兒後就放棄排隊轉而到西岸桃花,基本上價位都還可接受,但感覺鮭魚就不是那麼新鮮(有腥味)。

吉安橫斷道路開鑿記念碑

縣市定古蹟
本記念碑,是總督府能高橫斷道路開鑿作業隊所立,以紀念大正6年9月到7年1月(1917-1918年)間,循能高越嶺路徑開闢橫斷道路東段(初音至奇萊山)完工時所置,包括「橫斷道路開鑿記念碑」與「殉職者之碑」二部分。因臺灣地形受中央山脈影響,東西部阻隔,往來不便,東部長久以來為原住民族群聚區。早期原住民在崇山峻嶺間出入行獵,走出臺灣最早的古道。清末以前,番割(漢番交易的中介者)貿易等也循此古道溝通內外。光緒11年(1885年)起劉銘傳「開山撫番」,更循著這些舊道開闢東西孔道。進入日治時期,官方為求山地控制與資源開發,進一步由隘勇線(對原住民的包圍線)、警備路線(山徑)開闢永久性的越嶺道路,使中央山脈出現了許多新的東西向連絡通路。能高越嶺道路原為泰雅族的塞德克雅族巴雷巴奧部開發,該部落發祥於今南投廬山附近,經狩獵發現東部平原,部份族人漸越中央山脈能高鞍部東移,到達木瓜溪左岸山腹聚居,後再遷至銅門附近,也成為往來埔里與後山阿美族間的貿易媒介,因遷居地為木瓜溪流域,故又名「木瓜番」。這條原以狩獵、貿易為主的路徑至日治時期成為挺進隘勇線的山徑,也是能高橫斷道路的前身。日人治臺初期,對原住民族採懷柔政策,一方面沿用清代撫墾局作法,設立撫墾署,並贈予生活用品、酒食等,以攏絡其感情;另一方面,也推進隘勇線防堵原住民,更陸續派遣測量隊、探險隊深入山區調查,將勢力逐步侵入原住民生活領地。第五任臺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明治39年至大正5年,1906-1916年)就任後,致力「理蕃事業」,更擴大執行「五年理蕃計劃」(1910-1914年),對原住民進行武力鎮壓,在木瓜溪下游的花蓮平原一帶引起多次反抗事件,其中尤以明治41年「七腳川社番」事件為大。事件後改採高壓的滅族政策,殘存的原住民則被強制遷移他處,在平地使之水田化,從事農耕。此外,明治43年更開始進行官營移民,安排來自日本德島縣模範農民在原七腳川社社址(今吉安)耕作,並將該地依其故鄉吉野川之名改為吉野,之後豐田、林田等移民村陸續出現,逐漸開發花東地區。對東部控制穩定後的大正6年,總督府開始興建能高橫斷道路,總長約90公里,東段長約44公里。東段道路施工期間,共動用警備員8,500人、職工14,000人、人夫36,000人,耗資42,000元。由於形勢異常險峻,工程艱鉅,死傷頗多,為紀念這段工程,並表示對殉職者的紀念,於大正7年初道路完工之時,在東段出口處闢園設置「橫斷道路開鑿記念碑」和「殉職者之碑」。該碑位於今花蓮臺九丙線吉安鄉干城村往壽豐方向途中,但闢建臺九丙線道路後,二碑分開,隔路相望,後殉職碑經西寧寺廟方移至開鑿記念碑前,前後並立,並搭蓋鐵皮屋棚。記念碑立碑處設有石嵌砌基座,高約110公分,是原建物。殉職碑則置於新砌貼紅色二丁掛面磚基座上,並設供桌祭臺,供民眾祭拜,居民尊為「殉職公」。由於能高橫貫道路在花蓮開發史上深具意義,所以該二碑在民國86年(1997年)4月1日經內政部指定為三級古蹟。

池南森林遊樂區

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因地居壽豐鄉鯉魚潭之南而得名,位於荖溪旁山腰處,地勢居高臨下,鯉魚潭與鯉魚山的山光水色盡在腳下一覽無遺。

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的前身為池南工作站,是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所屬木瓜山事業區的伐木集材地。民國50~70年間是伐木作業的全盛年代,當時木瓜山事業區內各林班所砍伐下來的木材,均由現已完全廢棄的哈崙運材鐵路及運材索道運送到池南工作站,再轉運到外地。

林務局全面禁伐天然林的政策實施後,池南工作站的集材工作也在民國75年畫上休止符,並轉型為森林遊樂區。為了讓民眾了解池南工作站過去的伐木歲月,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的遊客中心內設有一座林業陳列館,並在林木環繞的戶外場地,陳列展示著來自全台各林區的伐木機具、蒸汽運材機關車(火車頭)、蒸汽集材機、柴油集材機、運柴索道及流籠等設備。透過這些保存良好的機具展示與介紹,帶領遊客回顧台灣林業的發展史,並體會早期伐木工作的艱辛。

花蓮鯉魚潭

鯉魚潭位於壽豐鄉池南村鯉魚山腳下,距花蓮市僅18公里,是花蓮地區早期即頗負盛名的一處風景區。鯉魚潭南北最長處約1.6公里,東西最寬處約930公尺, 是花蓮縣內最大的內陸湖泊。當地人原稱之為「大陂」,阿美族人則稱之為「巴鬧」,後因東傍鯉魚山而被命名為鯉魚潭。

根據地質學家的研究,在鯉魚山、銅門山及木瓜山之間,曾有一條古銅蘭溪,鄰近的文蘭溪、荖溪、白鮑溪與平和溪均為古銅蘭溪的支流,而鯉魚潭目前的地點,則是古銅蘭溪一段河面較寬的河面。由於向源侵蝕的作用,平和溪與白鮑溪之間,以及荖溪與白鮑溪之間均曾發生過河川襲奪現象,造成荖溪的流向改變,古銅蘭溪的水量驟減。加上鯉魚潭北側的文蘭溪沖積扇因崩塌淤積,造成鯉魚潭出水口的堵塞,以及荖溪伏流的湧出,形成一處堰塞湖,也就是今日鯉魚潭的雛形。

註:
1. 全台共有三個較知名的地方同樣取名為鯉魚潭,分別為南投埔里鯉魚潭苗栗鯉魚潭水庫花蓮鯉魚潭。據說還有其他地方也稱為鯉魚潭。

花蓮舊酒廠

歷史建築
花蓮酒廠最早是在1913年時,「宜蘭振拓株式會社」於花蓮港廳花蓮港街租得土地1520坪,並成立「花蓮港工場」(今花蓮酒廠舊址),以製造紅酒、米酒為主,1922年7月1日,台灣總督府發布「台灣酒專賣令」,酒類製造販售均由官方經營。旋即徵收民間12家規模較大的酒工場作為日後生產的地點,並租用9家民間工場以避免先期生產量的不足。「宜蘭振拓株式會社花蓮港工場」就在此時被徵收,並設置花蓮港支局,但因花蓮港工場並無糖蜜酒的生產設備,糖蜜酒又在民間需求頗大,專賣局便另外租用花蓮港壽工場(1923年廢除),以負責初期生產糖蜜酒。

相關新聞:
1. 花蓮日式木屋 散光舊時文藝氣息

南方澳內埤海灘

南方澳的「內埤仔」, 又稱情人灣、內埤仔海邊,原是平埔族噶瑪蘭人的聚居地。一九五九年成為南方澳第二漁港區。漁港外側以沙丘堤岸與太平洋相隔,面對太洋的沙丘,就是景觀優美的「內埤海灘」,它不只是內埤漁港的堅固屏風,也是賞海聽濤的極佳據點。由於一年四季都有許多魚族棲息及覓食,如白帶魚、水針、鯖、甘仔魚等眾多魚類,因此是釣客們揮竿垂釣的新天地,同時也是民眾休閒的最佳去處。

內埤海灘呈弧形狀,地形分為海蝕與海積兩種。海蝕地形包括海岬、海底岩礁、海蝕崖等:海積地形則以細砂石礫混積而成的海灘為主。其實內埤海灘背山面洋,水質清澈,景色秀麗,常吸引人潮來此戲水,同時為欣賞旭日東昇,弄潮聽濤的優美景線,也是夏日戲水浮潛的絕佳休閒效遊去處。而海面看似平靜實則暗潮洶湧,民眾遊憩時應該更加小心,內埤海濱供奉乙座觀音大士觀海立像以祈保遊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