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港大興宮

縣(市)定古蹟
嘉義地區的開拓,相對於臺灣其他地區而言頗早,相傳1573年,海賊林鳳率眾萬人以魍港(約今嘉義縣布袋鎮)為基地,又傳說,1621年,顏思齊、鄭芝龍從日本九州率眾來臺,屯駐於笨港一帶,其後招募漳泉移民渡臺,墾成十寨,約為今北港鎮、水林鄉一帶,為開拓先鋒,顏思齊墓也在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於水上鄉南鄉村三界埔尖山發現。同時期,荷人入據臺南,嗣後,荷人揮軍北上,陸續征服諸社,於1636年,逼迫諸羅山社等社土目,聚集新港(今臺南市新市區),宣誓效忠,正式受荷蘭的殖民統治,直到1661年,鄭成功來臺為止。鄭氏來臺,分派兵鎮屯田各地,其中智武鎮為位置最偏北方的兵鎮營舍,約在諸羅山社北方之北門外北香湖一帶,其他如下雙溪庄、溪墘厝等(約今嘉義縣朴子市、六腳鄉)已有漢人開拓蹤跡,而諸羅山社則歸設治於佳里興(今臺南市佳里區)的北路安撫司管轄。顯見漢人先民開拓之初步成果。及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臺灣歸清,翌年設官分治,置一府三縣,以北路為諸羅縣,置諸羅山社。此後雖因衙署未建,暫居佳里興,然自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奉文移治諸羅山後,即成為府戍以北之政軍中心。而笨港一地成為水路交通一大要津,漸發展成重要河港口。其後墾務進展,方才成為貿易鼎盛。清康熙末終於發展成商賈輳集,市面繁榮的街肆。而據當時所繪地圖,笨港南街又分前、後兩街,加上對岸北街,其繁榮情況,有「一府二笨三艋舺」之俗諺。不料清嘉慶初年,連年洪水泛濫,南岸不斷侵蝕,「南街」不復存在,於是選擇郊東五里,離河道稍遠,地勢稍高的「麻園寮」,此地頓形繁榮,為有別原來的「笨南港街」,稱彼為「舊南港」,而此地為「笨新南港街」,以後省稱「新南港」,最後直接省稱「新港」,此為新港地名的由來。
大興宮所崇祀神明為保生大帝,保生大帝之尊號別稱頗多,有:吳真人、大道公、吳公真仙、沖應真人、大道真人、真人仙師、花橋公、正佑公、康佑侯、靈護侯、英惠侯、忠顯侯、御史太醫妙道真人、昊天金闕御史慈濟靈醫妙道真君、萬壽無極保生大帝等等,不勝枚舉。笨港地區保生大帝信仰的傳入,據傳開始於顏思齊立寨開拓笨港時。思齊乃福建省漳州海澄縣青礁村人,因此隨他來臺的漳州鄉親眾多,其中一位來自青礁吳厝溪某吳姓鄉親,從老家青礁慈濟宮恭請大帝金身,隨其渡臺,安奉自宅,朝夕膜拜,祈求庇佑。後因神靈顯赫,乃於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由笨港南街紳商鄉民,全力鳩資興建宮廟,並沿襲青礁祖廟之宮號:曰:「笨港慈濟宮」,街民則俗稱「保生大帝廟」或「大道公廟」。清嘉慶四年(1799年),笨港南街被洪水沖毀,宮廟改遷,重建於麻園寮今址,至清嘉慶九年(1804年)新廟落成,宮號由王得祿取名,稱「大興宮」,並捐獻神桌乙張,以表敬意。歷經三十六年,大興宮於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再度大修,此次重修,未留下任何可資覆按稽考的史料。清咸豐八年(1858年)三度重修。此次重修,留下一「咸豐捌年臘月吉置」,不知何人捐立的「帝德化生」匾,與「大興宮重修喜捐緣金名碑」。嗣後,直至日治之前,修建情形不可得知。今廟中只存有一「光緒乙酉年(十一年,1885年)孟春月(正月)吉旦」、「代理嘉義縣知縣李時英敬酬的「保我赤子」匾,與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孟夏(四月)署笨港分具事楊錫霖敬獻的「恩周道濟」匾。日治初期,日明治三十七年(1904年)十一月,嘉義廳大地震。日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三月,嘉義、斗六間又大地震,歷時四、五日之久,家屋倒壞六千七百多處,壓斃千餘人,傷一千九百人。兩次大地震,大興宮受損甚巨,整座拜亭歪斜。遂在新港區街庄長林維朝倡導下,發動地方大戶殷商,以及眾善信捐資重修,成今日形制。這次重修,倡導者為新港區街庄長林維朝,督造者為林添有、何銘錐,於日明治四十年(1907年)端月(正月)落成,刻有一捐輸名單的木匾以資紀念徵信。匾中眾善信之捐款合計五百零七日圓,均是小額捐款,可見地震之嚴重,物力維艱,元氣未復;同理,地方艱困,眾人亦願慷慨解囊,亦可知眾信的篤誠。二次世界大戰後以來,屢有修繕粉刷,如民國五十八年(1969年)內部整修,地面舖設地磚,重漆神桌、匾額、天公爐及神像,另添製諸神神衣等。該廟也在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經內政部評定為第三級古蹟,為新港鄉增一輝煌,添一盛事。

相關連結:
1. 嘉義縣歷史古蹟
2. 全台歷史古蹟
新港大興宮前街景,拍攝於2015/6/19


新港大興宮,拍攝於2015/6/19


屋簷上立有"大興宮""保生大帝"等字樣,拍攝於2015/6/19


拜亭雕刻,拍攝於2015/6/19


拜亭懸掛牌匾,拍攝於2015/6/19


拜亭旁解說牌,拍攝於2015/6/19


新港大興宮大門,拍攝於2015/6/19


新港大興宮大門門額懸掛"大興宮"牌匾,拍攝於2015/6/19


大門兩側雕刻,拍攝於2015/6/19


大門內側,拍攝於2015/6/19


門神彩繪,拍攝於2015/6/19


正殿內部,拍攝於2015/6/19


正殿神桌雕刻,拍攝於2015/6/19


正殿兩側牆壁牌匾與圓形壁畫,拍攝於2015/6/19


正殿兩側牆壁上圓形壁畫,拍攝於2015/6/19


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孟夏(四月)署笨港分具事楊錫霖敬獻的「恩周道濟」匾,拍攝於2015/6/19


「光緒乙酉年(十一年,1885年)孟春月(正月)吉旦」、「代理嘉義縣知縣李時英敬酬的「保我赤子」匾,拍攝於2015/6/19


大殿內其他牌匾,拍攝於2015/6/19


廟左方涼亭的石碑,拍攝於2015/6/19


馬背裝飾,拍攝於2015/6/19


新港大興宮左後方外觀,拍攝於2015/6/19


新港大興宮右後方外觀,,拍攝於2015/6/19


原木柱石座,拍攝於2015/6/19


位於廟後方的大清縣丞署,拍攝於2015/6/19


大門,拍攝於2015/6/19


大門前的階梯,拍攝於2015/6/19


縣丞署簡介,拍攝於2015/6/19


大門懸掛"縣丞署"牌匾,拍攝於2015/6/19


縣丞署內部,拍攝於2015/6/19


牌匾,拍攝於2015/6/19


縣丞署旁的會客室,拍攝於2015/6/1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