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冷圳入水口

歷史建築
白冷圳入水口創建於1927(昭和2)年,日人於新社大南庄設置蔗苗養成所,供應蔗苗植栽,而地勢頗高的植栽培殖地,灌溉是一大問題,因此,總督府殖產局進行引大甲溪水源灌溉工程設計,1928(昭和3)年開工,1932(昭和7)年完工,總工程費104萬日圓,同年9月完成通水試驗,10月14日舉行通水儀式,並正式命名為「白冷圳」。全線導水路長16.5公里,全設於山腰竣坡處,除看得見的渠道外,有22座隧道、14座渡槽及3座倒虹吸管。入水口制水井井口直徑6.06公尺,深20.61公尺,入水口及出水口各設置水閘,以控制水量,在當時工法技術環境下屬極艱難工程,歷經70餘年仍然引水供應新社地區日常用水。
一開始以為就在天輪白冷吊橋對岸民宅處,於是過了天輪白冷吊橋後往(右)下游走了好一陣子都看不到,後來就往回走。但還是不死心,於是就上網搜尋一下,發覺走錯方向。原來是過天輪白冷吊橋後遇到第一個路口左轉後,沿著山路即可抵達。但這次沒看到白冷圳回水紀念碑,下次再來探索看看。

相關連結:
1. 台中市歷史古蹟
2. 全台歷史古蹟
天輪白冷吊橋,拍攝於2014/10/5


位於第一個路口往來程天輪白冷吊橋方向望去,拍攝於2014/10/5


第一個路口左轉後道路景色,拍攝於2014/10/5


沿途步道,拍攝於2014/10/5


走到最後遇到一段小階梯,拍攝於2014/10/5


上階梯後的小平台,拍攝於2014/10/5


平台另一側的階梯,拍攝於2014/10/5


從平台向階梯下方望去,拍攝於2014/10/5,下方即是白冷圳入水口


步下階梯後往上望去的景色,拍攝於2014/10/5


位於大甲溪河岸邊的入水口,拍攝於2014/10/5,應該是後來才建的。


入水口制水井外觀,拍攝於2014/10/5,應該是日治時期所興建。


入水口制水井內部,拍攝於2014/10/5



入水口制水井旁的解說排,拍攝於2014/10/5


入水口制水井旁的標示牌 NO.1 隧道入口,拍攝於2014/10/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