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金天主教堂(萬金聖母聖殿)

縣市定古蹟
萬金天主堂位於屏東縣萬巒鄉萬金村萬興路二十四號。咸豐九年(1859年)五月十九日,道明會傳教士郭德剛神父(FernandoSainz,O.P.)與屬廈門教區的洪保祿神父(P.AngelBofurullO.P.)由菲律賓經廈門至臺灣,於高雄重開天主教在臺教務。後洪神父因病返廈門,郭神父於困難環境中,以二十元於前金購地,建一草屋聖堂。次年,改建為寬15尺,深六十尺的土磚聖堂,為臺灣最早的教堂。高雄聖堂建成後,郭神父續向其他地方傳教,咸豐十一年(1861年)三月,郭神父偕傳道師卓享昭與教友篤哥先生,自高雄跋涉六十餘公里至萬金,並在萬金建立據點。萬金教務建立後,郭神父乃指派篤哥駐留萬金傳教,自己回高雄掌理教務。同治二年(1863年)五月,郭神父以六十圓清幣,在萬金購買土地一處,建立萬金第一座土埆構造之聖堂。同年八月十五日,聖母升天節,有四十人領洗,十二月八日在主保瞻禮下四十七人領洗,此為萬金教會首批信友,亦奠定日後天主教在萬金的主導地位。同治十三年(1874年)一月十二月,清帝頒賜「奉旨」照准,及「天主堂」聖石,由沈葆楨親送至萬金聖堂懸於聖堂玄關,從此官兵路經此堂,須下馬行禮。光緒三年(1877年),萬金天主堂神父們為改善教友生活,幫助村里子弟進學,成立「聖母會」,購置良田數十甲,廉價租給教友以迄於今。次年成立「互助會」,以協助各角落與教友婚喪喜慶事宜。目前教堂基地上,除萬金天主堂建築本體外,還有南面的無玷之母會院,及北面的教友中心。民國七十三年(1984年),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將萬金天主堂敕封為「聖殿」,成為臺灣第一座聖殿,聖殿意為天主教會中第一級之教堂,享有教會中最高的神恩。今萬金天主堂的造型構成,基本上是一種正面雙塔式的小型教堂的模式,整座教堂可以視為由西正面、中央禮拜堂及東面環形殿三個造型所構成。萬金天主堂在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之聖堂是屬於巴西利卡式的小型禮拜堂,此種型制的教堂在當時頗為盛行。其目前之外部及內部裝飾,係以民國四十九年(1960年)整建時之風格為基礎而發展,與創建時之風格已有一段差距。

相關連結:
1. 屏東縣歷史古蹟
2. 全台歷史古蹟

大門,拍攝於2013/2/11


進入大門後,遠處的萬金天主教堂(萬金聖母聖殿)及左右的大樹,拍攝於2013/2/11


萬金天主教堂(萬金聖母聖殿),拍攝於2013/2/11



馬背型山牆之上為一寶頂上立十字架一座,拍攝於2013/2/11


右邊塔樓上的鐘,拍攝於2013/2/11



塔樓上裝飾性紋路,拍攝於2013/2/11


山牆之中有兩個裝飾紋樣,上為皇冠,下為道明會之會徽,拍攝於2013/2/11。


山牆之正下方於二道簷口線腳上嵌有花崗岩石牌一塊,題曰「奉旨」,拍攝於2013/2/11,是清同治12年(1874年)7月,由清廷頒詔,於諭令沈葆楨鑴刻。


山牆二樓的窗戶,拍攝於2013/2/11


大門之正上方也嵌有另一塊花崗石門額,題曰「天主堂」,拍攝於2013/2/11,是清同治12年(1874年)7月,由清廷頒詔,於諭令沈葆楨鑴刻。


窗戶,拍攝於2013/2/11


大門,拍攝於2013/2/11


教堂內部,拍攝於2013/2/11


右側塔樓內部及二樓內舊物陳展,拍攝於2013/2/11


二樓眺望教堂內部,拍攝於2013/2/11


二樓中央的窗戶


由二樓窗戶向前眺望,拍攝於2013/2/11

左、右塔樓二樓內部的舊物陳展,拍攝於2013/2/11


由一樓大門像前眺望的景色,拍攝於2013/2/11


左邊塔樓一樓內的雕像,拍攝於2013/2/11


教堂左後側的建築,拍攝於2013/2/11


教堂左後側的公園,拍攝於2013/2/11


教堂左側的百年雞蛋花,拍攝於2013/2/11


萬金天主教堂(萬金聖母聖殿)後側,拍攝於2013/2/11


萬金天主教堂(萬金聖母聖殿)後側屋簷上的魚形排水,拍攝於2013/2/1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