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公園(中山公園) Part 4: 射日塔

位於臺灣嘉義市嘉義公園內,為一座高62公尺的塔式建築,共12層,由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林憲德與卓建光建築師事務所共同規劃設計,有「嘉義市的新地標」之稱。原址為建於日治時代的嘉義神社,神社本殿於台灣光復後改為忠烈祠,於1994年4月24日受祝融之災全毀。
舊忠烈祠慘遭回祿之後,嘉義市政府原本計畫在嘉義公園內分別重建忠烈祠與新建射日塔,然而因當時兩項工程經費預算不足,遂變更設計將兩項工程結合,共用結構體與基礎,成為一體的設計以節省市府經費,並增添工程之規模。

原住民的射日傳說
嘉義公園位於嘉義市「山仔頂」地區,塔址為當年平埔族原住民的祭壇,「射日塔」塔名,即來自原住民的射日神說:
「相傳在太古之時,天空中有兩個太陽輪流出現,世界沒有晝夜之分,其中一個太陽比現在的還要大很多,因此天氣非常酷熱,花草樹木也因此枯死,河水的水也因而乾凅,農作物也無法生長,人民的生活非常困苦。
於是族裡的人們決定,除非將一個太陽射下來,否則他們的子孫恐怕不能安居樂業,種族也將因此而走向絕滅。這個時候,有三位勇士,自願接下這個任務,將射下太陽下來。於是族裡的人們開始忙著為他們準備攜帶乾糧用品,因為到太陽的路非常遙遠,所以他們三個人各揹了一位嬰孩,帶著族人的祝福,踏上射日的旅途。一路上,他們將在路上吃過的桔子種在地上,想讓他發芽,做為回程時的糧食。
日復一日,當初出發的三位勇士都已不再強壯,早已變成白髮斑斑的衰弱的老人,而當時的嬰孩們卻都長大了。三位勇士們相繼死去,而成長的嬰兒繼承當初的任務與使命,繼續前進。
有一天,他們終於到達了太陽之處,壯士們於是拉弓急射,太陽被射中後,流出一堆滾熱的血,其中一人被血從頭淋下來,結束了生命,其他二位雖然都被灼傷,但仍然逃生了。走回家的路上,他們看見從前勇士們種下的桔子,已經長得很高大,而且樹上結滿了果實。
回到村子時,他們二人已經變成白髮斑斑的老人了,但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天上再沒有兩個太陽,而有晝夜之分,我們現在在夜裡看到的月亮,便是那時被壯士們射死的太陽的屍體。」

相關連結:
1. 嘉義公園(中山公園) Part 1: 公園內景點
2. 嘉義公園(中山公園) Part 2: 嘉義市史蹟資料館(原嘉義神社附屬之齋館及社務所)
3. 嘉義公園(中山公園) Part 3: 原嘉義神社相關建築或遺跡
4. 嘉義公園(中山公園) Part 4: 射日塔
5. 嘉義公園(中山公園) Part 5: 清高宗敕建福康安等功臣生祠碑記
6. 嘉義公園(中山公園) Part 6: 嘉義明治丙午烈震賑災紀念碑
7. 嘉義公園(中山公園) Part 7: 嘉義公園清代嘉慶年間鐵炮十二門
8. 嘉義公園(中山公園) Part 8: 一江山陣亡將士紀念碑
9. SL21阿里山森林鐵路蒸汽機車
10. 嘉義市歷史古蹟
11. 全台歷史古蹟


射日塔外觀,拍攝於2011/12/24,射日塔的建築造型構想來自阿里山神木,塔身褐色的鋁條所形成的紋理與神木的外皮相似,塔的中間留有高40公尺的「一線天」,造形彷彿是劈開的神木。


射日塔的入口處前方有一對台灣雲豹的銅雕,拍攝於2011/12/24,由雕塑家鍾邦迪先生的創作,象徵台灣守護神。


射日塔入口前公園景緻,拍攝於2011/12/24


射日塔入口,拍攝於2011/12/24


射日塔入口向上眺望,拍攝於2011/12/24,「一線天」內,有一幅高24公尺,寬3公尺,厚度6毫米,仿剪紙藝術造型的青銅雕刻,內容正描繪的即是「射日傳說」,勇士們與嬰孩的使命傳承,象徵人類繼往開來的傳承精神,具有振奮人心的社教意義。


射日塔一樓(1F)大廳購票處及票價,拍攝於2011/12/24,可折抵20元消費。


射日塔一樓大廳,拍攝於2011/12/24,大廳地板上有原住民祖靈百步蛇的馬賽克鑲嵌畫。


射日塔一樓電梯門,拍攝於2011/12/24,直達十樓,往上其他樓層(11F及12F)均需走樓梯。


射日塔十樓(10F),拍攝於2011/12/24,鋪有透明玻璃地板,站在還是令人膽顫心驚。由透明透明玻璃地板向下看時,可以看到一樓大廳地板鋪設的原住民祖靈百步蛇的馬賽克鑲嵌畫。


射日塔十一樓(11F) 景觀咖啡廳,拍攝於2011/12/24




點了一杯阿里山咖啡及桔茶,拍攝於2011/12/24


射日塔十二樓(12F),拍攝於2011/12/24


景點位置: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13 嘉義市景點與美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