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吊橋

歷史建築
霧鹿峽谷位於南橫公路東段,介於霧鹿至利稻間的新武呂溪段,經新武呂溪長年沖蝕,形成長約9公里之V字型峽谷,兩岸谷壁高達80公尺,此段南橫公路海拔約780公尺,地形險峻。
日治時間1927年(昭和2年),日人完成新武路到霧鹿道路,1929年(昭和4年),完成霧鹿至利稻段,霧鹿段吊橋即「關山越橫斷道路」的一部分,稱「ブルブル鐵線橋」,橋長101.8米,寬1.21米,高度為7.3米 ,即今日天龍吊橋的前身。今日的天龍吊橋北壁,尚保存有完工時日人工事人員後村助吉等41名紀念碑。
相傳日治時期,一名日本警察偕新婚妻子前來履新,行經天龍吊橋,嬌妻見橋體搖搖欲墜,橋下壑深流急,不敢過橋而飲泣。先生無奈,只得同意離婚,讓嬌妻返回日本。此後天龍吊橋又有「離婚橋」之別稱。
戰後,此橋年久失修不能通行。1970年代(民國60年代)南橫施工後,此處峽谷南壁公路段,形成開路榮民的小聚落,吊橋才又受到重視。1980年,為了促進天龍地區觀光及農產搬運,政府遂發包重修天龍吊橋。完工後的新吊橋長110公尺、寬1公尺,高8.2公尺。 1993年,吊橋主、支索部分斷裂,橋上行人有安全之虞,且北壁上舊有日人開拓的橫斷道路,也早已荒廢。臺東縣海端鄉公所遂於該年三月發包整修,除抽換大部鋼索及橋上木板、補強錨座外,並於峽谷北壁上方另建一條石階步道,同年5月完工。該步道上接南橫公路上段,步行單趟費時約30分鐘,沿途植生良好,已規劃為布農族民俗植物的解說步道。 整修後的吊橋全長110公尺、寬不足1.5公尺,高8.2公尺,在新武呂溪河床上方約80公尺處凌空而過,有如一道長虹,景緻壯觀。
1998年,天龍溫泉飯店在吊橋南端公路邊落成啟用,為配合整體景觀,花東縱谷國家公園管理處,又斥資修建吊橋南端入口處的石階及鋼索重新上漆,形成今日之面貌。

相關連結:
1. 台東縣歷史古蹟
2. 全台歷史古蹟
天龍吊橋南端,拍攝於2016/01/01


天龍吊橋南端,拍攝於2015/12/31


天龍吊橋南端夜景,拍攝於2015/12/31


天龍吊橋南端橋柱書有"天龍吊橋"及"天龍古道走一走"、"健康長壽九十九",拍攝於2015/12/31


天龍吊橋橋面,拍攝於2016/01/01


天龍吊橋橋面,拍攝於2015/12/3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