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東海岸公路(省道臺11線),在日治時期原稱臺東馬太鞍道,由臺東經新港、貓公(花蓮縣豐濱)至馬太鞍(花蓮縣光復)。最早是路寬不過一尺之「番路」,自1917年(大正6年)至1925年,以沿途阿美族各社義務出役的方式,完成臺東沿海至廳界約94公里長,3.6公尺寬之道路。其後又將新港、臺東間道路拓寬成寬5.45公尺之汽車道。自1921年至1926年,臺東廳又架設橋樑48處,完成臺東、新港間汽車道路。1972年(昭和2年),都巒(今都蘭)、新港間已有汽車兩輛定期通行。
1929年3月20日完成架設都巒至加路蘭間鋼筋混凝土橋樑14座,汽車從此可以行駛新港、卑南溪間。1932年9月31日,完成卑南溪大橋,為長490公尺、寬4.8公尺之鋼索凝泥土吊橋,為亞洲最長吊橋。1933年4月25日完成新港以北:新港第14-19號橋,成廣澳第2-4號橋。1936年9月30日完成石寧埔、加走灣(長濱)間橋樑15座。1937年4月30日完成加走灣、廳界間橋樑11座。臺東馬太鞍道路臺東廳內橋樑,至此全部完工。依此推算,都威舊橋應建於1933年。
都威舊橋位於省道臺11線成功鎮博愛里都威部落南端,橫跨都威溪上,鄰近博愛國小。橋寬4公尺,長30.2公尺,為鋼筋混凝土構造; 橋墩兩座,每座都有圓拱形開口設計,造型特殊。1998年省道臺11線拓寬時,於舊橋東側另建新橋,舊橋因而漸被廢棄。目前橋上雜草叢生,橋的兩端及護欄毀損嚴重,橋名與興建年代均已脫落。但橋墩主體結構仍很堅固,身為東海岸道路僅存的三座日治時期橋樑之一,足可見證東部的交通史。
相關連結:
1. 台東縣歷史古蹟
2. 全台歷史古蹟
橋墩,拍攝於2015/12/30
橋面,拍攝於2015/12/3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