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埤三山國王廟

縣(市)定古蹟
三山國王,為廣東揭陽縣霖田(位於潮州西邊)境內巾山、明山、獨山三座山神「神化」的總稱。其受封,據傳是在宋太宗太平興國4年(西元979年)。當年太宗御駕親征,討伐流寇劉繼元,被困於太原城下,忽現金甲神人操戈馳馬而降,嚇退賊寇,劉繼元降服,王師因而大捷。凱旋時,城上雲端出現:「潮州三山神」字樣,知為神靈顯異助陣,乃賜廟額:「明貺廟」,詔封三山神為:巾山國王,大王,俗姓連名傑,字清化威德報國王明山國王,二王,俗姓趙名軒,字助政明肅寧國王獨山國王,三王,俗姓僑名俊,字惠威弘應豐國王南宋末陳有連之亂,帝昺(南宋末代皇帝,西元1278-79年在位)領軍伐之,但出師不利,陣前諸將99位成仁,帝遂引師撤退,惟大河阻隔,不能涉渡,正在危急之際,遙見對岸三山峻嶺上有數條旌旗飛揚,迅即向之求援,果然驟顯一駿馬,帝昺安然涉河脫危。返朝後,詔示往三山詳查援軍,但三山嶺上人跡杳然,惟巾山山麓有三山神廟,帝昺遂遣使重修廟宇,賜名「三山國王廟」。之後,近鄉民眾咸拜奉祀,香火日盛,成為潮州人的鄉土神與信仰中心。太和街三山國王廟,位於今雲林縣大埤鄉大德村新街20號。「太和街」是清領時期以來的舊地名,臺灣光復後改稱「新街」。清康熙13年(西元1674年)三藩亂起,適有粵邑人張忠義渡海來臺,並奉揭陽霖田都明貺廟三山國王保身,後奉祀於街中自宅。當時太和街瘴氣未除,民眾多染疫病,於是祈求三山國王神威庇佑,以伏魔施醫救世,結果每求必應,病者皆得痊癒,眾弟子感於神靈顯赫,遂倡議興建廟宇。由於三山國王明示廟址應在太和街「百姓公」落腳處,應神旨示意,百姓公決定禮讓,結果前殿奉祀三山國王,後殿為百姓公。嘉慶14年(西元1809年),張元國、張元基兄弟,招集53庄善信,鳩資8500銀元興建廟宇,更遠從廣東陸豐縣雕造三山國王金身,迎回奉祀,廟號「太和街三仙亭」,並組織數大柱:「主壇,張元基公;主醮,劉德興公;主普,郭大陸公;主普,郭華賜公;主普,郭孟富公;三官首,張各卿公;都會首,劉宏度公;壇越主,郭宜安公」。明治40年(西元1907年)2月地震,廟宇倒塌,當時民眾經濟困難,未能立即募款修建,信徒張建朝以茅屋安祀,香火仍然鼎盛。昭和6年(西元1931年),管理人張有卿向轄內53庄善信募款三萬餘元,改建廟宇。重建當時,神明指示,百姓公願退出禮讓三山國王。於是由善信劉守騰獻地,在廟的後方鳩資興建百姓公廟。當時三山國王指示:「到太和街祈求禮拜三山國王,並應順道前去廟的後方禮拜百姓公」,至今流傳不變。二年後(西元1933年)完工時,由梅山鄉善信謝有益捐獻樟木雕刻鎮殿大王、二王、三王神像。目前廟內文物,有嘉慶君御賜(西元1813年)的「熙朝柱石」匾。另有乾隆年間及光緒17年(西元1891年)添置的石香爐各一只,以及數十個清領時期石雕柱珠。跤趾陶、石牆、石柱、木樑、木柱等,亦出自名師手藝,雕樑畫棟,頗具特色。民國85年(西元1996年),經內政部審查通過,成為國家三級古蹟。

相關連結:
1. 雲林縣歷史古蹟
2. 全台歷史古蹟
三川殿外觀,拍攝於2015/7/26


三川殿大門、石獅與龍柱,拍攝於2015/7/26


三川殿龍柱與石獅,拍攝於2015/7/26


三川殿木樑雕刻,拍攝於2015/7/26


三川殿大門,拍攝於2015/7/26


三川殿門額懸掛"三山國王廟",拍攝於2015/7/26


三川殿大門兩側牆壁雕刻,拍攝於2015/7/26


三川殿大門上方木樑雕刻,拍攝於2015/7/26


三川殿石獅,拍攝於2015/7/26


三川殿大門兩側石牆雕刻,拍攝於2015/7/26


三川殿屋簷裝飾,拍攝於2015/7/26


三川殿殿內木樑雕刻,拍攝於2015/7/26


三川殿大門內側,拍攝於2015/7/26


三川殿大門門神,拍攝於2015/7/26


水堵牆,拍攝於2015/7/26


三川殿眺望大殿,拍攝於2015/7/26


大殿屋簷裝飾,拍攝於2015/7/26


大殿內部,拍攝於2015/7/26


大殿內部懸掛嘉慶君御賜(西元1813年)的「熙朝柱石」匾,拍攝於2015/7/26


「心存護國」匾,拍攝於2015/7/26


大殿內部木樑雕刻,拍攝於2015/7/26


大殿木柱及石柱,拍攝於2015/7/26


大殿兩側牆壁彩繪,拍攝於2015/7/26


令牌與印章,拍攝於2015/7/26


令牌,拍攝於2015/7/26


印章,拍攝於2015/7/26


正殿配祀,拍攝於2015/7/26


從大殿眺望三川殿屋簷裝飾,拍攝於2015/7/26


大殿後側水池與拱橋,拍攝於2015/7/26


正殿後側屋簷裝飾,拍攝於2015/7/26


後殿,拍攝於2015/7/26


後殿屋簷裝飾,拍攝於2015/7/26


後殿石柱,拍攝於2015/7/26


後殿神位與供桌,拍攝於2015/7/26


後殿懸掛"懿德被民",拍攝於2015/7/26


供桌兩側祥獸石刻,拍攝於2015/7/26


後殿兩側神位,拍攝於2015/7/26


其他牌匾,拍攝於2015/7/26

後殿木樑雕刻,拍攝於2015/7/2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