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興宮位於嘉義縣新港鄉溪北村六十五號,六興宮主祀三媽,附祀千里眼與順風耳、玄天上帝、福德正神、觀世音菩薩、十八羅漢、文衡帝君、虎爺將軍、六十星君太歲等諸神佛。清嘉慶二年(1797年)因笨港溪烏水氾濫,笨港街、天后宮橫遭洪水侵襲而被沖毀。原奉祀在笨港天后宮的三尊媽祖神像,乃暫時寄祀在麻園寮(後改稱笨新南港,即今新港)土地公廟肇慶堂。其後王得祿倡建新宮廟於笨新南港,至嘉慶十六年(1811年)新廟落成,取名為「奉天宮」,原笨港天后宮的三尊媽祖神像乃奉祀於奉天宮。清道光六年(1826年)新港奉天宮與北港朝天宮因爭相奉祀「三媽」,後經王得祿出面調解,大媽奉祀新港奉天宮,二媽分祀北港朝天宮,三媽則由王得祿請回溪北公館奉祀。其後王得祿在溪北公館(位今嘉義縣新港鄉溪北村三號之一)左側創建宮廟以奉祀三媽神像,期許廟宇所在的溪北及鄰近月眉、月潭、安和、後厝仔、六斗仔等六個村庄興盛,故以「六興宮」作為廟名,以庇佑六境平安和興。六興宮因位於溪北,而且供奉三媽神像,所以當地也習稱「溪北六興宮正三媽廟」。日明治三十七(1904年)及日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嘉義發生大地震,造成六興宮殿堂倒塌毀壞,地方人士無力顧及六興宮重建,三媽神像暫祀於溪北庄楊古家宅。及至日大正三年(1914年)王得祿九房六世孫王順記與庄內人士江濟振、李烏沙等出資,聘請匠師陳應彬在現址(嘉義縣新港鄉溪北村六十五號)重建六興宮。六興宮正三媽係溪北、月眉、月潭、安和、後厝仔、六斗仔等六個村庄的主要信仰中心,其祭祀圈也以這六個村落為範圍。後因後厝仔、六斗仔兩庄消失,故目前六興宮祭祀圈僅存溪北、月眉、月潭、安和四個村庄。六興宮正三媽因王得祿而香火旺盛,迨至日治時期遭逢連續的震災,兼以當地居民皆以務農為生,不善於廟務的經營而受挫。故自日治後六興宮正三媽的香火遠不及新港奉天宮與北港朝天宮。民國40年(1951年)地方人士開始六興宮擴建,持續到民國50年(1961年),始完成六興宮的現貌。民國78年(1989年)臺灣電視公司以六興宮正三媽的靈驗故事拍攝電視劇,在電視媒體的催發作用,「六興宮正三媽」、「黑面三媽」成為家戶喻曉名詞。六興宮的歷史淵源與王得祿關係密切,而且保留日治時期已降之精美建築風格,故於民國74年(1985年)11月27日公告為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
相關連結:
1. 嘉義縣歷史古蹟
2. 全台歷史古蹟
六興宮,拍攝於2015/6/19
廟前街景,拍攝於2015/6/19
古蹟解說牌,拍攝於2015/6/19
三川殿大門與龍柱,拍攝於2015/6/19
三川殿兩側石獅,拍攝於2015/6/19
三川殿廟角裝飾,拍攝於2015/6/19
三川殿龍柱,拍攝於2015/6/19
三川殿大門,拍攝於2015/6/19
三川殿大門門額懸掛"六興宮"牌匾,拍攝於2015/6/19
三川殿兩側牆壁石雕,拍攝於2015/6/19
三川殿大門兩側浮雕,拍攝於2015/6/19
三川殿大門兩側石獅,拍攝於2015/6/19
三川殿內部龍柱及對聯,拍攝於2015/6/19
三川殿大門金龍雕刻,拍攝於2015/6/19
三川殿兩側牆壁裝飾圖案,拍攝於2015/6/19
三川殿交趾陶,拍攝於2015/6/19
天井左右迴廊,拍攝於2015/6/19
大殿,拍攝於2015/6/19
大殿兩側龍柱,拍攝於2015/6/19
大殿前方中央龍梯,拍攝於2015/6/19
大殿內部,拍攝於2015/6/19
大殿屋頂,拍攝於2015/6/19
大殿中央懸掛"水德增光",拍攝於2015/6/19
香爐,拍攝於2015/6/19
千里眼與順風耳,拍攝於2015/6/19
大殿左右兩側懸掛牌匾,拍攝於2015/6/19
馬背裝飾,拍攝於2015/6/1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