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甲慈濟宮

直轄市定古蹟
學甲區原為西拉雅平埔族散居之地,「學甲」即為其社名譯音,今其地猶有後社、中社、下社仔等地名,可為例證。溯自鄭成功來臺,爾後中國移民日增,據此開荒墾殖,進而以學甲為中心,向外圍擴散,形成所謂「學甲十三庄」。先是鄭氏時期有李勝其人,由中國白礁慈濟宮恭奉保生大帝開基二大帝渡臺,在下社角定居。當時僅建草庵奉祀,成全臺開基祖廟。後神明威靈顯著,因而遐邇傳聞,香火日盛,乃在縣治西門外,康熙40年(1701)耆老募建廟宇。適有趙姓居民,因重建新居之日,發生大火,遂恭請帝駕鎮守,後果安然無恙,遂獻地建廟,時乾隆八年(1743)。歲月既久,該廟規模僻窄,漸次傾頹,嘉慶11年(1806)由庄民董事謝金玉,莊盛、林鳴鶴等倡導重修。咸豐10年(1860),廟貌又呈老舊,丹青剝落,乃在鄉紳竭力募捐,大興土木,並禮聘交趾陶匠師葉王作壁堵、屋頂裝飾,創作數百件,留存至今,已成國寶,整個工程歷經兩年竣工,同治元年(1862),神宮落成,時士宦鄉紳題名拜匾,撰聯留柱者,不乏其人,成一勝事。日治後,分別在明治35年(1902)、大正12年(1923)有過修繕,至昭和4年(1929),諸信士又見廟貌傾圮,再醵金重修,歷時兩載,方告大功。此次壁堵裝飾,廟方聘請當時最負盛名剪黏匠師何金龍師兄弟主持,一時佳作並陳,使慈濟宮擁有兩位大師之作品。迨及二戰結束,原帝尊聖座流落嘉義北社尾某信徒家中,遂惠商迎歸鎮座,從此香火益盛。爰於民國48年(1959)重修,並增設前後殿神龕,修復缺損的交趾陶與剪黏。民國66年(1977),廟方又增建鐘鼓樓、金爐、保生賓館。67年,原臺南縣政府立「鄭王軍民登陸暨上白礁謁祖紀念碑」於鄭軍登陸地頭前寮溪畔。70年溪畔興建白礁亭。翌年(1982)於廟埕東側興建慈濟文化大樓。74年(1985)8月經內政部公告指定為第三級古蹟,增添殊榮。

相關連結:
1. 台南市歷史古蹟
2. 全台歷史古蹟
學甲慈濟宮,拍攝於2015/4/6


廟前牌樓,拍攝於2015/4/6


廟埕兩側旗桿立柱,拍攝於2015/4/6


望向廟埕及牌樓,拍攝於2015/4/6


三川殿,拍攝於2015/4/6


三川殿兩側過水門,拍攝於2015/4/6


三川殿右前方的小房子,拍攝於2015/4/6


三川殿前兩側石獅,拍攝於2015/4/6


三川殿前左右兩側舊式金爐,拍攝於2015/4/6


三川殿屋簷裝飾,拍攝於2015/4/6


三川殿廟腳,拍攝於2015/4/6


三川殿大門,拍攝於2015/4/6


三川殿大門門額上懸掛"慈濟宮"牌匾,拍攝於2015/4/6


三川殿木樑雕刻,拍攝於2015/4/6


三川殿大門兩側石雕及兩側偏門,拍攝於2015/4/6


三川殿大門兩側木雕,拍攝於2015/4/6


三川殿大門兩側牆壁交趾陶作品,拍攝於2015/4/6


三川殿門神,拍攝於2015/4/6


三川殿內側,拍攝於2015/4/6


三川殿內石碑,拍攝於2015/4/6


拜亭旁的石碑,拍攝於2015/4/6


正殿,拍攝於2015/4/6


正殿兩側牆壁,拍攝於2015/4/6


正殿柱對聯,拍攝於2015/4/6


正殿牆壁壁畫,拍攝於2015/4/6


正殿後側、山牆及屋簷裝飾,拍攝於2015/4/6


學甲慈濟宮後殿(慈福寺),拍攝於2015/4/6


慈福寺牌匾,拍攝於2015/4/6


交趾陶作品,拍攝於2015/4/6


懸掛各式牌匾,拍攝於2015/4/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