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咸安宮

歷史建築
大城地區先民吳氏於清康熙5年(1666年)奉請「保生大帝」神尊來大城厝莊奉祀,清康熙13年(1674年)奉保生大帝聖駕人於新建簡陋士埆廟安座供民膜拜,於道光元年(1821年)開設市街,始建廟宇,廟宇規模狹小,至昭和3年(1928年)由信士吳萬益任董事,連絡地方仕紳,募集村民共商改築,並於同年冬月李興工重建,所需石材、福杉等建材均由大陸運台,歷時二年餘。昭和5年(1930年)仲秋竣工,於民國四十九年(1960年)整修廟宇內部彩繪及柱樑﹔其後因年久失修於民國六十一年由多位村長募捐進行施工,民國六十三(1974年)年竣工,民國七十二年成立管理委員會。後殿一樓為民國七十五年興工修建。
三川殿面寬三間,三川脊屋頂,正脊上裝飾有福祿壽三仙及龍形剪黏、垂脊上裝飾有各式人物及吉祥獸花草圖樣之剪黏,屋瓦為筒板瓦作。三川殿前簷廊明間處左右各立有一根龍柱,柱頭為八角形,上接一蓮花形木構件,上承屋簷。龍柱柱頭與壽樑相接處立有花鳥圖案木透雕雀替。前簷廊進深為三架間,前簷牆明間處立有兩根圓形附壁柱,與前簷柱間為疊斗式木構架,步通上立有獅座,員光以人物故事木透雕處理。前簷廊左右廊牆主體為清水紅磚,墀頭上有「憨番扛屋簷」泥塑。前簷牆牆面明間處開有一雙扇板門,左右兩側牆堵台度以下為石雕麒麟壁,台度上有人物故事木透雕格扇,往上為水平橫樑,居中處立有兩顆方形門印,門樑上為三層疊斗之牌樓面,中央懸掛「鹹安宮」匾額,板門左右各立有石獅。左右次間前簷牆各開有一雙扇板門,板門左右各有一門枕石,門上為立有兩顆方形門印之水平橫樑,樑上為三層疊斗牌樓面。
三川殿內為第五架檁處立有兩根圓形木梭柱、柱基為圓形石珠,石珠表面雕刻槍戢罄書卷等吉祥物,與前簷牆附壁柱間為抬樑疊斗式木構架,大通與支柱相接處立有雕刻精細之鳳凰雀替。後簷柱位於第九架檁處,後簷柱為六角形石柱,表面有花草圖樣之淺浮雕、柱基為六角形,石柱題字為日昭和4年(1929)吳望蘇所題,柱題上接一南瓜木構件。拜殿為三間四架檁之捲棚頂,正殿為三間前四後七架檁,拜殿與正殿為同一屋頂,屋頂形式為硬山燕尾頂,正脊上裝飾寶塔及雙龍剪黏,垂脊上裝飾各式人物故事剪黏,屋瓦為傳統仰合瓦作,正殿後簷牆於晚近以彩色磁磚黏貼整修過,後簷牆為疊澀出簷。拜殿為四架檁之捲棚頂,前簷柱為龍柱,柱期為八角形石珠,表面雕刻各式吉祥物淺浮雕,柱頭亦為花形上接一南瓜形構件。拜殿前簷柱與正殿點金柱間以抬樑疊斗式木構件相接,步通上立有一「獅座」及「像座」木雕。
正殿進深為前四後七架檁,前側點金柱為圓形石柱,表面雕刻各式淺浮雕,柱上題字為日昭和4年鹿港梅樵施天鶴所題,柱頭為花形上接一南瓜形木構件。後側點金柱為圓木柱,與前點金柱間以抬樑疊斗式木構件相接,大通與支柱交接面立有鰲魚形木雀替。明間處為神龕扇面牆位置,神龕進深三架間。神龕扇面牆抬度以下為木樘板,台度以上分為三部份,居中處祀奉神明及供桌所在位置,神龕有木透雕罩,左右兩側為木透雕格扇,上方為一八仙彩繪水平橫樑,其上緣為木櫺橫批窗,懸有匾額。

相關連結:
1. 彰化縣歷史古蹟
2. 全台歷史古蹟

三川殿大門,拍攝於2013/2/13


三川殿大門門額上懸掛有"咸安宮"牌匾,拍攝於2013/2/13


三川殿大門兩側石獅,拍攝於2013/2/13


三川殿大門內側與門神,拍攝於2013/2/13


天井與正殿,拍攝於2013/2/13


正殿,拍攝於2013/2/13


正殿龍柱,拍攝於2013/2/13


石製香爐,拍攝於2013/2/13


正殿兩側,拍攝於2013/2/13


天井與三川殿,拍攝於2013/2/13


各式牌匾,拍攝於2013/2/13


改建碑(昭和五年),拍攝於2013/2/13


廟前左側(馬路對面邊)的戲台,拍攝於2013/2/1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