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建築 (蛇窯本體)
竹南蛇窯為1972年由林添福先生率領8個陶師及一頭牛蓋製而成,以生產傳統民生日用窯為主,是目前少數殘存的蛇窯中,保存最完整且還可以燒製的窯爐,應加以保存並將與蛇窯有關的無形文化財,如製陶技術、燒製方式、蓋窯技術等一併賦予重視與保存。
今天(2011/12/28)路過竹南蛇窯,順道進來參觀,但是不幸地竹南蛇窯開放時間只有周六、日及假日開放,其它時間只能事先預約。所以這一次只能在門外瞧一瞧,內部的參觀只能等下一次周二日好天氣再來喔。
竹南蛇窯大門入口,拍攝於2011/12/28
竹南蛇窯大門入口旁的裝置藝術 貓頭鷹陶燒,拍攝於2011/12/28
竹南蛇窯大門入口的貓頭鷹信箱,拍攝於2011/12/28
竹南蛇窯大門入口兩側的裝置藝術,拍攝於2011/12/28
竹南蛇窯大門入口旁的陶燒簡介,拍攝於2011/12/28
竹南蛇窯開放時間及收費方式,拍攝於2011/12/28,開放時間為周六、日及假日(非假日需事先預約),收費方式為每人50元(可抵消費)。
竹南蛇窯門旁小屋及燒陶裝置藝術,拍攝於2011/12/28
竹南蛇窯門內亦有重建的古窯供遊客了解不同類型的古窯 ,分別為寶瓶窯、圓窯、文化窯及交趾窯。
寶瓶窯是根據其外型所命名,用它來燒原民陶。原民陶是史前時代用來煮飯、裝水的器皿。燒製原民陶的流程與野燒類似,唯一不同就是不用挖坑。首先樹枝、樹葉層層疊起,胚體放入後再繼續覆蓋樹葉,最後鋪上稻殼便可從四邊起火。原民陶的燒成溫度不高,是死悶燒的方式熟成,必須隨時注意形狀避免崩塌胚體外露破裂。
圓窯,又名蒸籠窯,因為圓窯的體積龐大,園區已經沒有太大空間足以容納,因此設計以縮小版的模式製作,成直徑三公尺的窯體;一方面具有文化歷史教育解說的功能,另一方面也可以成為園區休憩的「圓椅」。
文化窯,又稱黑瓦窯,拍攝於2011/12/28,在台灣認為窯爐外觀像狗頭所以俗稱狗頭窯,日本則認為達摩打坐所以稱之為達摩窯。主要生產日式文化瓦。日治時期,台灣興建日式建築,其屋頂需要用到黑瓦,所以有過一段興盛時期,在造橋就曾有座黑瓦窯,而今產業沒落,黑瓦窯也隨之走入歷史。傳統黑瓦窯已燒煤炭為主兩邊設有投煤口,在黑瓦窯燒至最後階段時就會潑水,使窯爐內部產生大量黑煙,將瓦片燻黑。
交趾窯多使用在台灣寺廟建築裝飾,大致為神話傳說或民間故事,是一種低溫釉彩軟陶。目前製作交趾窯大多使用電窯燒,但是早期是在廟前空地蓋一座小柴窯,用來燒交趾窯,也因廟宇完工後,小窯隨即拆除,所以台灣已經沒有傳統柴燒交趾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