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東門稱為同儀門,又稱東便門是清朝時代鳳山縣城興建6座城門中,碩果僅存的古城門。東便門城門呈長方形,寬10.8公尺,深7公尺,門洞方向朝東,偏南約45度。台座高約4.3公尺,拱圈為紅磚材料,拱基為石材,外牆為咾咕石。內門額「東便門」仍嵌於拱門之上,落款為道光19年(西元1839年),為花崗石材,外門額「東便門」為大理石材,是台灣光復後高雄縣政府整修時增加之物,已失古意。
相關連結:
1. 高雄市歷史古蹟
2. 全台歷史古蹟
遠眺東便門與東福橋
東便門
東便門內外門額上刻有"東便門"與"同儀門"
重修東福橋碑記
東便門外是古稱東門溪的鳳山溪,於同治3年(西元1864年)興建一座石橋,稱為東福橋,為前往鳳山縣城內商業中心打鐵街,和通往屏東的必經之地,橋長5丈餘,為四孔三墩仿清代中國石橋設計,橋墩為長六角形的船首狀造形,兩端也都呈船首狀,充分說明東門溪和東福橋扮演的角色與功能。
舊東福橋橋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